2024-01-30 00:36:47 | 瓜准网
1
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s)-1或mol·(L·min)-1
说明:
(1)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不变,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2)反应速率一般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非即时速率,不能为负数。
2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方法点击】
近几年的高考题,在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时,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完成下述要求:
1.在一个反应中,由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为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2.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3.由速率之比写出有关方程式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
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0.15 mol·L-1·s-1、v(B)=0.6 mol·L-1·s-1、v(C)=0.4 mol·L-1·s-1、v(D)=60 mol·L-1·min-1其中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解析: 首先统一单位v(D)=60 mol·L-1·min-1=1 mol·L-1·s-1
根据v(A)︰v(B)︰v(C)︰v(D)=1∶3∶2∶2,将四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均除以化学方程式中各自前边的化学计量数:=0.15 mol·L-1·s-1 、=0.2 mol·L-1·s-1 、=0.2 mol·L-1·s-1 、=0.5 mol·L-1·s-1 。可见选D。
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必须考虑各物质的反应计量数,再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单位的统一。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在因素(主要因素)
反应物的性质
2、外在因素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由于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不变,故增加其量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压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4)催化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5)其他:光、电磁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等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方法点击】
1. 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气体的浓度来实现的,故一般意义上的增大压强是指压缩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恒温时:
增大压强容器容积缩小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2)恒容时:
①充入气体反应物气体浓度增大(气体总压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②充入无关气体 容器内气体总压增大,但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恒压时:
充入无关气体容器容积增大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1)改变温度,对吸热反应速率的影响,总是超过对放热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升高温度时,吸热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放热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故升温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吸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放热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故降温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对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的反应速率的影响,总是超过对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增大压强时,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故加压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移动;当减小压强时,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减少的倍数,故减压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移动。
(3)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增加或减小的倍数相同,故化学平衡不移动。
3.化学知识点多,而理综试卷化学高考题的题量较少,所以化学高考题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命题,符合这一命题趋势。
例题: 已知Mg+2HCl====MgCl2+H2↑,将镁条投入到稀盐酸中,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t0→t1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②t1→t2时间段内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解析:镁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Mg与H+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在t0→t1时间段内,随着反应的进行,H+的浓度逐渐降低,按说反应速率应逐渐降低,但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且后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超过了前者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而在t1→t2时间段内,H+的浓度减少很多,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3
化学平衡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2、特点:
“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O。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不再改变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均与原平衡不同。
3、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A+bB=cC+dD达到化学平衡时,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3)影响因素:
K 只是温度的函数,如果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 值增大;如果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
4
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它是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的概括和总结,只适用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未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不能用此原理分析,但它也适用于其他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
5
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0 0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α(A)=(ax/m)×100%
ω(C)=×100%
(5)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
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6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然后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再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
②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③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④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 2)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特 别 提 醒
1.等效平衡:在两种不同的初始状态下,同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分别达到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相等的状态。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一般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
2.平衡移动的思维基点
(1)“先同后变”,进行判断时,可设置相同的平衡状态(参照标准),再根据题设条件观察变化的趋势;
(2)“不为零原则”,对于可逆反应而言,无论改变任何外部条件,都不可能使其平衡体系中的任何物质浓度变化到零。
精 题 精 讲
例1. 对于可逆反应A(g)+3B(g)2C(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min-1
C.v(C)=0.4 mol·L-1·min-1
D.v(C)=1.1 mol·L-1·min-1
解析:比较速率时,用反应中的任何物质都可以,可把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个反应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例如本题可以用A物质表示。B项v(B)=1.2 mol·L-1·min-1即v(A)=0.4 mol·L-1·min-1;v(C)=0.4 mol·L-1·min-1,即v(A)=0.2 mol·L-1·min-1;v(C)=1.1 mol·L-1·min-1,即v(A)= 0.55 mol·L-1·min-1。所以D最快。
答案:D
例2.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
解析:浓度增大,速率增大。A、C导致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B导致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D正确。
答案:D
例3.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A2(g)+2B2(g)2AB2(g) 是放热反应,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均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减少,A错误,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例4.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 N2(g)+CO2(g) ΔH=-373.2 kJ·mol-1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解析:提高反应速率的一般做法有: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反应物浓度,③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④加入催化剂。要提高NO的转化率,即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用的做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增大CO的浓度等。综合以上的分析,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例5. 已知20 ℃时,气体X与气体Y反应可生成气体Z。反应过程中,X、Y、Z三种气体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100 ℃、200 ℃时,Y气体的体积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Ⅱ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0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Y2Z
解析:转化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由图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Y消耗0.6 mol·L-1,X消耗0.2 mol·L-1,Z增加0.4mol·L-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反应速率无论正、逆都增大。由图Ⅱ可知,温度升高,Y%含量升高,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有机化合物的 学习 方法 主要是记忆各官能团的性质,这里做一梳理,我在此整理了相关 总结 2022年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目录
总结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总结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
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 颜色反应
〈〈〈
浅谈高中化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课前预习 是基础
高中化学每课时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在课前做适当的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听课有疏有密,有轻有重。那么,究竟该如何预习呢?第一,精读课本,了解本节讲了哪些内容。第二,勤做标记,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用红笔勾画出来,必要时可准备预习本作记录。第三,试做课后试题,课后试题一般都较为基础,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内容的掌握程度。第四,条件允许时,可自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最后,带着疑问、难点去听课,这会大大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
二、巧妙听课是关键
目前,大部分地方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学生就要遵循教师的思路去听课。当然,这里的听课不是机械地听教师讲的每一句话。第一,听课要抓住重点难点,要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不耽误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包括重难点以及自己的疑点,必要时可只写关键词,课后再做整理。第三,对于课堂中教师给出的习题,一定先听分析讲解,后记录解题方法,切不可盲目抄录解题全过程。 瓜准网
三、及时巩固是重点
课后巩固复习基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一节课结束时,不要急于玩耍,要静坐几分钟将本堂课内容梳理一遍。第二,整理课堂上没来得及详写的笔记,再读课本、笔记中的内容。第三,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强化理解、加深记忆,同时发现问题,这样才可使知识融会贯通。每个学生都要备有专门的练习本及草稿本,但习题在精不在多,万万不可陷入题海战术。这里要阐述一下做题方法,做题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即仔细审题、分析考点、认真解答。审题,要做到逐字逐句,准确标出关键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将已标出的关键语言转化为化学概念及原理,寻找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特别注意是否有隐含信息,往往这样的信息正是解题的突破口;解答,化学作为理科,答题时要求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若遇到需要计算的试题,如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某反应的ΔH值,一定要细心,因为这样的计算题一般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学生的细心程度及简单计算的能力。
四、积累错题,总结 反思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学生做题之后往往不懂得反思总结,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去深究,遇到错题只是套标准答案,不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命题者有什么意图,考了哪些知识点,有何规律等。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则很必要。有了错题本,学生可及时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加以整理并写出明确的解析及易错点。同时,再找一两道同类的题目作为巩固练习,以真正掌握此类型题。之后要经常翻阅复习,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提高学习效率。
〈〈〈
高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末)等等
2.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S是黑色固体,F2是淡黄绿色气体,Br2是深红棕色液体。
3.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他原子;(3)H/O哪边不平则在哪边加水
4.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等等
在高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的一门学科,化学中也有许多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同学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整理,整理成合适自己的学习资料,这样能帮助自己在高中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
2022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2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化学老师2022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中教师期末教学总结怎么写(10篇)
★ 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2022年
★ 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
★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2022年
★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汇报ppt模板10篇
★ 高中教师教学总结汇报10篇
★ 高中教师个人教学总结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以上就是瓜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4新高考化学考点汇总 高考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高三必看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很多高三学生在化学这个科目的复习上抓不住重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供参考!高三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3.过滤法:溶与不溶。4.萃取法:如用CCl
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三马上临近高考,那么高三生物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三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篇一】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维持细胞内环境相
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人类及其他生物共同居住在生物圈这个美丽家园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考生物重点实验知识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是低倍
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物理是理综的其中一门科目,很多小伙伴都担心自己物理考不好,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复习的结果。下面我为大家分享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_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620目录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高中生如何学好物理怎样学好物理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
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高考数学是一门比较占分的科目,但数学也比较难,难在它的深度和广度,但如果能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多加练习,学渣变学霸也不是不可能的。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高考数学知识点2023,欢迎查阅!高中数学各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诀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
2022高考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目录2022高考物理冲刺知识点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高三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2022高考物理冲刺知识点法拉第电磁反应电学问题时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
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高三#导语】高考政治主观题是重点题型,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考网为高考考生整理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一)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
2022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常考高频词整理大全英语完形填空为什么难?对90%的同学来说,完形填空得不了高分甚至做得惨不忍睹的最大原因是词汇量不够导致文章读不懂,选项看不懂。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常考高频词整理,供大家阅读参考。目录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常考高频词整理英语完型填空提分技巧如何做好英语完形填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常考高频词整理
2023-11-13 17:29:25
2023-11-02 18:24:13
2023-12-26 18:36:32
2023-11-02 16:59:12
2023-11-10 04:08:55
2023-12-11 1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