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政策 > 正文

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

2024-10-25 00:35:10 | 瓜准网

今天瓜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

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

高考获得民族和地域加分的考生发展的一般比较好。不可否认,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民族的团结人才的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使那些真正向往学习的人得到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

要不要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暂时不会取消的,不过从长远来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水平和内地教育的水平不一样,很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水平比较低,比较差,所以为了让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享有更多的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所以国家专门制定了扶持帮助的特殊政策,这些已经写入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关的法规当中,这主要还是为了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不过随着边疆民族地区和内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相关政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现在的照顾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将来的不照顾。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取消了吗?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目前还在完全取消,不过开始设定一定条件。
最新的规定是: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保留。
目前已经正式取消的高考加分项目有下面这些: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从长远来看,高考加分应该彻底取消,实现完全公平。

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

哪些省取消了民族加分?

瓜准网(https://www.guazhu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哪些省取消了民族加分?的相关内容。

福建省教育厅宣布,从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加分政策。这一决定是在《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中明确的。加分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的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适用范围为所有高校投档时;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适用对象限定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具体实施上,2021年至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用于所有高校投档;2024年至2025年,仅限于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6年起,该加分政策将取消。
除福建外,其他省份也纷纷调整或取消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安徽省自2022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此前在2020年9月,该省发布了相关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安徽的政策调整包括取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其中之一便是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对于2020、2021年符合加分条件的高考考生,仍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安徽省省属高校招生。
江西省在2019年12月印发的《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加分分值不变,自2023年开始不再加分。
辽宁省在2020年1月发布的《辽宁省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自2023年起,喀左、阜新、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从2026年高考起,取消该项高考加分政策。
天津市自2023年起将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顾调整为优先录取。具体而言,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被本市属高校录取。
山东省自2017年起已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此外,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等多个省份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规范,缩减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
取消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孩子能够接受到与其他汉族学生相同的教育。因此,仅仅因为民族不同而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显得不再公平。此外,加分政策也容易被滥用,如通过更改民族成分来获取加分,进一步损害了高考的公平性。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逐步减少甚至取消少数民族加分,将是新的教育公平方向。 瓜准网

以上就是瓜准网整理的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瓜准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瓜准网:www.guazhu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考生
与“高考获得民族或地域加分的考生的发展如何?”相关推荐
高考如何获得加分(北京地区,非少数民族)
高考如何获得加分(北京地区,非少数民族)

高考如何获得加分(北京地区,非少数民族)1。对下列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高中会考及平时成绩优秀或相关科目成绩优秀的考生;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

2024-04-16 01:07:37
彝族考生可以获得多少分的加分?
彝族考生可以获得多少分的加分?

河北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21、增加20分应届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1、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2、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3、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

2024-04-16 12:42:19
辽宁地区满、蒙、回族考生高考能获得加分吗
辽宁地区满、蒙、回族考生高考能获得加分吗

辽宁地区满、蒙、回族考生高考能获得加分吗会的,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你必须在念书的地方是:少数民族省·市·县。镇·乡。辽宁省2008年高考加分政策详细说明2008年04月30日10:23沈阳网-沈阳日报高考时,退出现役的考生将优先录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总分加10分……4月29日,记者就2008年高考有关优先录取、加分等政策采访了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四种情况优先录取根

2024-04-21 15:56:53
民办高校教师的发展前景如何?
民办高校教师的发展前景如何?

民办高校教师的发展前景如何?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在选择职业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工作机会、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等。对于硕士女生来说,去民办高校当老师可能有以下一些优点:1.可以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保持密切接触,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3

2024-05-13 08:29:24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那个校验码从哪获得,怎么获得?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那个校验码从哪获得,怎么获得?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那个校验码从哪获得,怎么获得?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效验码去找老师,盖章也是找老师,不要盲目的自己处理,考生在考试之前要找老师准备好所有东西。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简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五部委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计划从2006年起用五年时间为西部培养一批少数民族高学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为双一流以上重

2024-10-03 00:50:17
高考少数民族如何加分
高考少数民族如何加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1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2021如下:少数民族高考生,用汉字答高考试卷,其实是满足高考加5分的条件的,除了汉族,其他的少数民族都是有这个机会的,而且大部分的考生也很受益。海外归侨子女,以及台湾省的人在中国大陆参加高考,都是可以享受加5分的高考加分政策。如果考生符合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

2024-04-23 20:03:19
少数民族地区高考考生加分 土家族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
少数民族地区高考考生加分 土家族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

甘肃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甘肃省高考加分政策如下:自2023年起执行新的加分政策和条件,即“两州五县”考生在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基础上,须具有实施加分政策区域内连续三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考生户籍所在地连续三年以上户籍,考生本人须具有户籍所在地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我省非“两州五县”的民族乡(镇)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逐步列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自

2024-04-21 12:50:22
三区域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甘肃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三区域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甘肃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甘肃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甘肃省高考加分政策如下:自2023年起执行新的加分政策和条件,即“两州五县”考生在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基础上,须具有实施加分政策区域内连续三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考生户籍所在地连续三年以上户籍,考生本人须具有户籍所在地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我省非“两州五县”的民族乡(镇)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逐步列为地方性加分项目。自

2024-04-22 21:47:45